欢迎您访问宜州一中 您可以登录 或注册
 
收藏本站 简繁转换
一方天地育桃李,三尺讲台竞风采             宜州区一中在宜州博物馆举行“人杰地灵读宜州”故事分享会             宜州一中举行2024届中考百日誓师大会             龙腾启新 筑梦未来 ——宜州区第一中学欢庆2024年元旦文艺晚会             走进嘉联丝厂 畅享研学之乐 ——宜州区第一中学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2023年河池市宜州区第一中学/宜州区红卫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发放名册(第二批)             展科技志向,圆飞行梦想 ——宜州区一中2025届举行无人机大赛             2023年河池市宜州区第一中学\红卫学校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发放名册(第一批)             法制进校园 以法促成长 ——宜州一中举行“三姐护蕾”法治进校园活动             “英”你精彩,“语”你同行 —— 我校2025届举行英文风采大赛            

DoraCMS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文档内容页

文档详情

新课改下教师观念的变化

kyc 2024-05-03 02:59:37 教育教学9572

 

    教师培训工作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中的首要内容,也是我校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让教师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掌握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从2000年开始,组织教师进行了"学习""反思""论坛""观摩""评析""模仿""创新""比试"八个阶段的培训,教师能很快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并且能较好地运用在教学之中。今年,5月21日,我校教务处与科研处联合举办了"第三届创新教学比赛"。比赛的目的是"为弘扬新课程理念,落实新课程精神,开创新课堂方式,交流新课改经验,推出新明星教师"。比赛分文理两个小组进行,经过一天的角逐,产生4名一等奖和8名二等奖选手。这次比赛得到了河池学院两位教授的高度称赞以及前来观摩的河池市18个兄弟学校老师的好评,展现了培训后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从教育功能观上看:从应试升学转变为培养素质;从教育的质量观上看:从片面追求分数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观上看:从教育的客体转变为教育的主体;从教学观上看:从教学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方法观上看:从灌输模仿转变为注重实践,培养创新能力;从教师观上看: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发挥主导作用;从课程观上看:从课程就是教材转变为对课程本质和作用的思考并明确了课程改革的目标。

    下面就课程观方面谈谈我校教师观念的改变。

一、对课程本质认识的转变

    课程的本质是什么?过去,我们认为课程是知识,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表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是无需检验,只需理解和记忆的绝对真理,课本是至高无上的,毋庸置疑的圣经;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而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必须服从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今天对课程的本质有了不同的认识。课程是经验。课程实施先要考虑学习者的元认知,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文科赛场上的六位选手的设计都体现这个特点:韦蔚老师的《美苏争霸》课题教学设计,是在建立在学生已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政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背景知识上推出新的学习内容;李德军的《将进酒》设计,调动了学生储备的知识,和学生一道解读了李白的简历和李白与酒的故事,为理解诗歌梳理了背景知识;张慧老师的《写作训练》,创设策划暑假旅游度假方案的情境,提供学生写作必备的句子等材料,让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完成思维和表达的训练;廖海岭老师的课题《债券和商业保险》,从学生关注的财富入手,巧妙设计"模拟理财"活动,把传统的"我教你听"的枯燥理论教学转化为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实践能力而主动去学习;吴德玉老师在引领大家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时,由熟悉、感悟的生活美、自然美、亲情美进入了艺术美;陈燕妮老师的《阅读教程》从学生的阅读经验入手,开始了阅读训练。这样的设计符合现代学习心理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

   课程是活动。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学习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重要性;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韦蔚老师的问题情境设计,由浅到深,形式多样,有开放式的、集中式的、解释式的和终结式的,诱发学生探讨美苏争霸的格局、成因、表现和影响,并且辅助图表、漫画、概念的界定,激活了思维,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表达学习的内容。李德军老师通过解读--朗读--诵读方式引导学生在悟语--悟情--悟语--悟情中把握诗歌情感的变化和丰富深邃的意境,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呈现出来。张慧老师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互动交流--评价提升,让学生很快地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能和方法。廖海玲老师利用了新型的网络课堂,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源和师生、生生、人机交互的平台,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及时处理信息;吴德玉老师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文本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走出文本,形成了自己对美的理解,完成了一次对完整美和残缺美的思辨历程。陈燕妮老师在阅读活动中与学生进行了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完成了阅读任务。

二、对课程作用的全新认识

   课程的重要作用是什么?课程的重要作用是要赋予学生为发展潜力、发展才能、把握命运所需要的思维、判断、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创新精神,即把课程教学看作是一种与学生个性不断成熟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内在历程。

    6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坚持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两个核心的培养,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体现了课程面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和科技生活的功能。历史教材涉及"美苏争霸的影响"内容较少,学生也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是教学的难点和创新点,韦蔚老师启发学生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关注从那时到今天的史实及其时局发展,巧妙地引导学生创造性解决了的问题。李德军老师抓住"如何看待李白饮酒浇愁的行为"开放性的话题,将课本迁移到生活,将过去迁移到今天,引出学生思辨后的判断和创造性的答卷。吴德玉老师从自然美生活美亲情美切入到艺术美,由从艺术美的原则走向生活美,人性美,让学生全方位的感受美,并且提出"创造美"的话题,如此创新的教学设计让人耳目一新。廖海玲老师的创新点不在课堂教学的形式,而在让学生在处理信息的操作实践中体会到创新的愉悦,并且对财富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哲理的思考。

三、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密切关注学科的新知识、新领域和新发展,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正如新课改要求的那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学生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我们惟有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为教学服务,并且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内 外资源,在社会大环境学习,这样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廖海玲老师的课虽然有些稚嫩,但已经体现了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

    高中阶段的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会""书,更要会""书,它将会给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这对教师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挑战。

尽管目前我们在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还存在不足,但我们毕竟思考过。我们清楚:当今世界,一切在变,人不可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惟有变,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发展的要求!

文章评论

取消回复
登录 参与评论

评论列表(